(新世代生活誌)青山一道同雲雨 甘遠來
大青山是陰山山脈在內蒙古的中段,因其地勢險要,扼守大西北與華北地區,具有深遠戰略意義,一九三八年中共中央決定在此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。
在大青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殊為不易,大青山支隊由晉西北往大青山挺進時,日軍、偽軍糾合軍隊企圖消滅支隊,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困境中,李井泉、姚喆等將領果斷採取游搫、伏擊、夜襲等戰略,大力振作軍民鬥志。抗擊日軍之餘,大青山部隊更應百姓請求,剿滅頑固的土匪分子,無論抗日還是剿匪,始終為民。
天寒地凍,千里雪土。在刺骨的寒風中,白生寶單薄精瘦的身軀負荷重達一百多公斤的磨盤上山,只為抗日軍士們能有一口白麵下肚,如此種種,多不勝數。蒙漢全體軍民展現出「不教胡馬度陰山」的氣概,而這七個字背後是無數個日夜裏的堅守,是淚水,是血汗。
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,無論戰士還是百姓都是抗日戰爭不可或缺的力量,蒙漢回各族軍民上下一心,奮勇作戰。
無論條件多麼艱苦、形勢多麼險惡、戰爭多麼殘酷,志士仁人都抱持着一種「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」的偉大精神,在嚴寒天氣日夜不停行軍打仗。因為在戰士的身後是家人,是同胞,是家國天下。一心為國,這種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、捨身取義的精神令人動容。
我們不歌頌戰爭,也不歌頌苦難,但必須銘記過去的屈辱與痛苦,以史為鑑,才能頂天立地站起來,正所謂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不忘來時路,這樣才能走得更遠。
正義必勝,和平必勝,人民必勝。(澳門青年在內蒙‧一)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