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跑跳碰)將心比己 邱文
隨着年歲增長,見多了,學多了,感受也隨之豐富了,於是,也就容被所見所聞觸動情感,有諸般聯想導致情緒波動。
過去,每每認為這是人性情感脆弱一面,看到別人出現情緒波動,總會想何以他會如斯容易受到影響?然而,一旦自己出現這般現象,才深刻體會,是人的歷練豐富了,更容將心比心,站在對方角度、位置激發起感同身受的情緒。這份情感觸動,沒有好壞之分,而是,更多以有所感受而體現人是「情感動物」的氛圍而已。
常常聽說「養子方知父母恩」。年輕時候,未組建自己的家庭,到社會打滾獨來獨往,看着關於孩童意外,又或被家暴虐待,只感到是新聞時事,是別人的事,沒有激發起內心感受、情緒,可以說不痛不癢,沒甚麼大不了。只是,當成為人父,遇上這些兒童時事,便立即觸動神經,仿似遇事孩童一如自己子女,那份錐心之痛竟一下子直刺內心深處,才察覺到作為人父,對子女的愛有多偉大,反過來,深深體驗「養子方知父母恩」那份深邃內容,絕非無的放矢!
也許,這正是從人生閱歷增長了,更容易從他人角度、定位而感受到的一種同理心的展現,也正是將心比己在所接觸事物、人事一下子能產生「同頻共振」作用使然。尤以當中影響到個人情緒波動,一如代入了對方角色、定位,是「他」在面對一切所形成的情緒跌盪,悲喜同頻。
想想,原來是活過了這些歲月,積澱起來成為更容易從他人所感受的悲喜、苦難、幸福中,產生共鳴,展現更人性化一面。原本認定的情緒化,反而是身為人所應具備的元素。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!看只看,情之所用,落在何處。對他人所遭遇而共鳴,才應是人性本善體現,只有將心比己,才能展現人性具足真善美而非冷酷無情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