邊界線上的游泳池 圖文/阿秀
有人說,澳門的面積還沒有上海浦東機場大。這話雖有誇張的成分,但也道出了澳門陸地面積狹小的事實。正是因為如此,澳門空閒之地少,建築異常密集,不少因勢(山勢與地勢)而建。如果用俗語「螺螄殼裡做道場」來形容澳門一些公共設施,倒是非常貼切和形象。許多設施,雖然不大,但卻很玲瓏,錯落有致,真所謂別有洞天。
就如位於北區的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,最早的時候是垃圾填埋場,那高低起伏的都是垃圾堆填所致。不過,也有人認為,是清理鴨涌河的污泥堆填的。因為邊上就是鴨涌河,那公園也叫鴨涌河公園。反正吧,是在垃圾堆或者污泥廢土上修建起來的公共施設。這是確切無疑的。現在每天,尤其是一早一晚的時候,在那裡活動的市民,絡繹不絕。
公園裡有秘魯華僑黃營均捐資興建的圖書館,在圖書館的後邊,是一座露天游泳池。除了正門口是仿古建築外,游泳池的其他位置,都被鐵絲網圍了起來。最讓人驚奇的是,游泳池後邊的圍欄,就是澳門與珠海的交界線(處)。換句話來說,那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裡的游泳池,竟然見縫插針的建在兩地的交界線上。如若有不安分之人,越過游泳池的圍欄,就到鄰埠珠海了。站在珠海高鐵站的站台,如果不是有牆體隔住,也能一眼就看到澳門的這個游泳池。
因地勢寬窄不一,兩個游泳池都呈不規則形狀,大的一個為深水池,淺水池則要小得多,大概是深水池的四分之一。清澈的池水,在無人游泳時,能清晰倒映出藍天白雲。淺水池底所繪的海豚活靈活現,似乎時時都要躍出水面一般。
住在關閘和青洲一帶的市民,不少經常光顧那兒。特別是夏天周末的時候,拖兒帶女的去游水。故那時的泳池,總是人頭湧湧,喧鬧不停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