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繁花集)和製漢字 舒蕊
續昨日話題──提到「和製漢字」。
據維基百科,「和製漢字多依六書的造字規則中的會意與形聲所造......部分和製漢字反過來傳回了中華文化圈,稱之為『逆輸出』,其中有些甚至被漢語接納為常用漢字,如『腺』『鱈』等字。」
「逆輸出」,指文字互相交流借鑒;但認為「文化」與「民族」兩詞在中國古代沒有,全靠和製漢字傳回中國,如此主觀,無語!
在百度查,意外地得知「和製漢字」還有類似中文的繁簡之分:「相當部分漢字有『舊字體』和『新字體』之分,類似中文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差別:如新字體:国,舊字體:國。」
「國」與「国」,不就是妥妥的繁體與簡體之分?
中國大陸近年來有聲音要求恢復繁體字,唉,別折騰呀!喜歡寫繁體字沒問題,文件可在電腦上繁轉簡〔註〕;港澳台三地,部分人強烈反對簡體字,把它貶為「殘體字」;對於和製漢字亦有「簡體字」,台灣那些特別崇拜日本文化的人,不吱聲,雙標!
註:電腦非人腦,簡轉繁後要人工執漏,否則出現「萬裡之遙」;黃河几字灣(灣如「几」字形),變為「幾」字灣(灣如「幾」字的話,可謂鬼斧神工)等之謬!
在雅虎台灣網站,我不止一次地見過寫作距離的「萬裡」,我懷疑作者認為「里」是簡體字,所以要寫為「裡」?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