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旁觀者言)新科技到來之前 徐薏
網上查到,所謂「低空經濟」,指的是在一千米以下空域,通過無人機等載體開展的各類經濟活動。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,它近年來在中國備受關注,被視為「新質生產力」的典型代表。
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種更靈活的物流模式,深入瞭解後才發現,物流運輸僅是其重要應用領域之一。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相當多元,既包括載人交通等大眾服務,也涵蓋巡檢、測繪、應急救援等專業領域,呈現出跨界融合的產業特徵。
在物流領域,低空經濟的潛力尤為顯著。若快遞、外賣等行業大規模應用無人機,現有的淘寶代收點、餐飲速遞等商業模式將迎來顛覆性改變。無論是人力成本、時間效率還是服務範圍,都會得到質的提升。現階段看似技術含量不高的配送行業,一旦與低空經濟結合,極有可能蛻變為高科技產業。這也意味着從業者需盡快開展自我增值,提升專業能力,才能在產業升級中保持競爭力,把握未來的發展機遇。
其實一直以來都說「職業無分貴賤」,再普通的工作,只要做到認真、細緻,都能昇華為一項專業,體現「工匠精神」。像煮飯、帶孩子看似平凡,但廚師與保姆的技藝卻凸顯出來。未來世界即便充斥AI與機械人,也難以替代人類的學習能力、靈活變通與創新思維。能夠洞察新時代的發展方向,在細分領域鑽研精深,正是人腦勝過電腦的核心優勢。
低空經濟的興起,不僅是技術的迭代,更提醒我們:無論產業如何升級,人的主動性與專業性永遠是核心動力。從傳統行業到新興領域,真正的價值永遠屬於那些願意學習、堅持精進的人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