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秋時節,總有一段酷熱難耐的日子讓人煩躁不安,食欲不振,精神不佳,難怪自古就有「苦夏」之說。這個時候,我們就需要通過調節飲食,來應對漫長的酷熱天氣。普通百姓,家常便飯,無需高端的食材,不用繁瑣的工藝,簡簡單單就能做出一道道涼品,既清新爽口,又消暑降溫,是尋常百姓的消夏「法寶」。
一.蒜泥黃瓜
黃瓜是常見的蔬菜,尤其是夏天,應季的黃瓜大量上市,品質好,價格低,是百姓餐桌上的「常客」。
小時候,家在農村,每到夏秋時節,家家戶戶菜園裏的黃瓜成熟了。黃瓜掛果時間長,能吃好長一段時間,尤其是涼拌黃瓜,做法簡單,母親會經常做它。大蒜、辣椒、小蔥、老壇酸水等家常調料,共同組成了不花一分錢的萬能調料汁。但因為食材新鮮,再加上母親的好手藝,這涼拌黃瓜也成了餐桌上最搶手的小菜了。
黃瓜可以生吃,也可清炒,炎夏,涼拌黃瓜自然最受歡迎。挑那些身上還帶着毛刺和尾花的嫩瓜,瓜肉緊實,口感微甜,清脆爽口,最適宜做涼菜。洗淨毛刺、灰塵等,或拍成塊,或切成片、條、絲,沒有規定的形狀,你喜歡的就是你的菜。在切好的黃瓜上撒適量食鹽或白糖,醃漬的時間不宜太長,長了瓜就不脆爽了;時間短了,瓜不會入味,也不會出水。究竟醃漬多久適宜呢?全憑個人經驗。一般十幾分鐘後,黃瓜大量出水,瀝乾水分,就可以涼拌了。
現在,各種調料多如牛毛,但靈魂調料仍是蒜泥。蒜泥必須現用現做,才鮮香可口,否則就大打折扣了。有了蒜泥,其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來搭配,自家的口味就是「執行標準」。在我們這一帶,喜酸重辣,因此,一般會將蒜泥裝在一個小碗裏,再加入白芝麻、辣椒粉或紅椒圈,用滾燙的熱油激發出鮮香味後,加入生抽、食醋、少許白糖,滴一點香油提味,調料汁就配好了。當然,喜歡重口味的,雞精、味精、麻醬等都可用上。
將配好的調料汁倒進醃漬好的黃瓜裏抖勻,就可以盡情享用了。口感脆爽,酸香可口,涼悠悠,冰爽爽,可下飯,可佐酒。來上一盤涼黃瓜,暑熱頓時消解了許多。
二. 豌豆涼粉
炎炎夏日,吃上一碗冰涼滑爽的涼粉,可算是夏日的絕配了。我們這一帶,菜市場上就有做好了的涼粉出售。買一些回家後,自己調上料汁,就可以大塊朵頤了。
市場上出售的涼粉,大多是用豌豆粉製作的,吃起來冰涼滑爽,妙不可言。這麼好的東西製作起來應該很麻煩,可妻子說,做起來很簡單啊,我就會做。我心裏說,你就吹吧。妻子見我不相信她,某日在超市買來了一包豌豆粉,說是要自製涼粉。這當然是好事,自製的成本更低,重要的是安全、衛生,吃起來放心!
某日下班,烈日如火,熱浪襲人,還沒到家,早已是汗流浹背。這麼熱的天氣,是沒有一點食欲了。一推開門,妻子已做好了飯,本來沒有食欲的我,一見桌上有一大碗涼粉,頓時來了精神,狼吞虎嚥起來。口感滑爽,Q彈筋道,冰冰涼涼,讓我根本停不下來。
週末,閒來無事,想讓妻子再做一次涼粉,一是解暑,二來也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,看看涼粉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。午飯後,她取來一些豌豆粉,粉和水按一比七的比例攪勻,使之成為細膩的糊。將豌豆糊倒入鍋中加熱,並不停地攪動,以防黏鍋。妻子一邊攪,一邊說,製作涼粉的關鍵就是水和粉的比例。水多了,涼粉不成型;水少了,口感太硬不滑爽。少頃,鍋裏的豌豆糊燒開了,漸漸變成了半透明狀,晶瑩剔透,十分可愛,此時就已經成熟了。她找來一個長方形的空飯盒,將成熟的粉糊倒進飯盒裏,把飯盒在灶臺上震一震,讓它更加緊實,便於塑形。處理好後,她把飯盒放進冰箱冷藏了起來。
做晚飯時,妻子從冰箱裏取出飯盒。只見從「模具」裏倒出來的涼粉狀如磚頭,色如白玉,在菜板上輕輕地顫動着,十分誘人。妻子將它切成一公分左右的片,整齊地碼放在碗裏,然後淋上她調好的萬能涼拌汁,撒上十幾粒油炸花生米,再加上幾段香菜,就大功告成了。白的涼粉,紅和辣椒,黃的花生、綠的香菜,加上料汁散發的香氣,讓人口裏生津,迫不及待地來上一片,口感豐富,細膩滑爽,仿若果凍,清爽可口,與市場上買的涼粉不相上下。這下,我是徹底服了她了。(一)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