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心韻•中子)俄國復活節序曲    中子

復活節原是一個宗教節日,但到了今天,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歡樂時光,各式各樣的活動安排有很多,不分國籍,不分地域的嘉年華,成為世俗的一個節日,很多人都十分重視呢。

有關復活節的音樂,自古以來就有很多,早在巴洛克時期,音樂主要就是為宗教服務,那時不少的音樂人,其創作和活動,就全都是和宗教有關,因此專為復活節而創作的音樂,為數自然有很多,不少均是經典名作,一直流傳到今天,此無他,因為那個時期的音樂家,大都是得到教會的支持,能專注這方面的創作,另一方面就是他們對宗教都有一段熱情和信仰,會盡一切努力,飽滿熱情,為作品做到最好。例如詠史樂大師韓德爾,他最著名的傑作《彌賽亞》,就是受到宗教內容的啟示,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之完成,據說他在撰寫此曲的時候,曾多次心情激昂,熱淚盈眶,沾濕樂譜呢!

和韓德爾齊名的大宗教音樂家巴哈,他被尊稱為音樂之父,集結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特色之大成,其十二平均律理論更是金科玉律,其作曲技法對後世影響甚大,特別是在複調音樂寫作方面,他的復活節作品,當然就是《馬太受難曲》和《約翰受難曲》了,兩部作品都對復活節的內涵特有抒展,是教徒們必聽之作,更因其寫作技法高超,內容豐富扎實,氣氛感人,完成至今,尚未有能與之相比的同類傑作,也可以說這是神的奇跡吧,大家向此經典致敬。

在管弦樂作品方面,近代有一部叫作《俄國復活節序曲》,大家也可以一聽,這是大作曲家林姆斯基阿薩科夫的名作,完成於一八八八年,據說是為紀念他兩位好友莫索斯基和包羅丁而作,他們皆是著名的音樂五人團成員,對俄國民族音樂事業貢獻甚大,樂曲素材是取自該國東正教的經文歌曲,反映人民對宗教的虔誠和熱愛,曲中每一首聖歌的旋律都相互關聯,是一段宗教軼事,也是民眾的心聲,作曲家的管弦樂技巧極為成熟和高超,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揮,使到作品內涵極為豐富和有感染力,除了可以作為宗教音樂來欣賞之外,其音樂的色彩和配器技巧,也成為作曲學生的必修課程呢!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