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朵形狀的發電機隨風轉動,產生的綠電可直接對周圍建築內各類設備供電;用手機掃碼啟動智能零碳咖啡機,綠電驅動完成研磨沖泡,機械臂快速製成「熊貓」拉花;喝完咖啡的紙杯放入「碳魔方」可識別區域,操作台自動識別材料後進行分類回收……
在海南博鰲東嶼島上的近零碳示範區內(以下簡稱「示範區」),科技感十足的各類裝備營造出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。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所在地,東嶼島既是國際對話的窗口,也是中國踐行「雙碳」目標的陣地。自2022年啟動建設以來,示範區通過系統性改造與技術創新,成為全球熱帶地區近零碳發展的標桿案例。
「全口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19年的約1.2萬噸降至2024年的470噸,減碳率達96.2%,並計劃逐步趨近於零。」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數轉科創部零碳工程師劉洪文說,博鰲近零碳示範區總面積190.15公頃,由建築綠色化改造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交通綠色化改造3個核心減碳領域,和水資源循環與利用、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、運營智慧化、園林景觀生態化、新型電力系統5個相關方面,共8大類別18個子項目構成。
漫步於示範區,減碳科技設備隨處可見。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、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等主要建築,運用屋面太陽能光伏板、外牆光伏百葉、碲化鎘發電玻璃和光伏地磚等進行光能發電,並採用國內最先進的光儲直柔系統進行儲能,使建築所需能源達到自給自足,打造「零能耗建築」;廚房經過100%電氣化改造,實現了零化石能源使用;空調系統採用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,噪聲更低、壽命更長、工作效率更高,能效提升20%以上。
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總監歐陽青倫說,示範區全年可生產綠電約3200萬度,遠超示範區每年約1700萬度的用電需求,餘電上網並儲備負碳資源7720噸/年。
「整合了57項低碳技術,形成『八位一體』降碳佈局。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總工程師曾有文表示,示範區設計改造的全過程集中體現了技術集成與場景創新,光伏地磚、農光互補項目等實現弱光條件下高效發電;數字孿生平台實時監控能耗,無人會議室自動斷電,AI調控空調系統,累計節能效果顯著;建築廢棄物製成景觀花園,雨水收集系統灌溉園林以實現資源閉環。
示範區運營管理中心一塊顯眼的展板是由德國能源署頒發的「零碳運營區域認證」,為中國首個零碳區域認證。《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創建技術標準》為熱帶地區零碳改造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框架。
示範區還將低碳理念融入公眾生活,通過騎行發電充電、碳積分兌換禮品等活動,以及2025年實施的燃油車限行政策,進一步強化綠色出行意識。
海南計劃以示範區為起點,成立綠色低碳研究院,推動中國零碳標準國際化認證,並探索區域碳交易機制。同時,示範區經驗將向全國推廣,助力「十四五」期間100個低碳城市試點建設。
劉洪文表示,示範區以技術創新為引擎,以系統思維為綱領,證明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可以協同共進。未來,這一「綠色樣板」有望催生更多城市更新範例,為全球碳中和目標注入中國智慧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