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瑰」字,於今粵音,祇知讀(季),就算於課亦以此讀為授。唯於古書上,相反就祇得讀瑰(圭)之平聲,按前人韻文詩詞內,都不約而同會將此「瑰」字,祇安於平聲位置。如陳朝·陳叔寶《七夕宴樂》云:「玉笛隨絃上,金鈿逐照回。釵光搖玳瑁,柱色輕(慶)玫瑰(圭)。」南梁·沈約《登高望春詩》「寶瑟玫瑰(圭)柱,金羈玳瑁鞍。」詩中所見到之玫瑰(圭),前人不約而同,皆將此「瑰」字,安於詩之平聲位置,故知字是讀平,於此時人便認為此字可平仄兩讀同義,唯粵音如今是偏向讀仄。
然則時下所言之「玫瑰(季)」,實與古人說之玫瑰(圭),是有所不同。準確來說,屬兩個同科不同屬之植物。現今市面常見之所謂玫瑰(季),實為月季,屬草本。而玫瑰(圭),身價比月季高,是製造香水之上佳材料,乃木本。其長相不及月季,月季花大鮮明,顏色多。還有其刺較少,附生於皮處,屬皮刺,稍以指甲一推便脫落。而玫瑰(圭)則刺密,並原生於枝幹,算將皮褪下,刺依然附於枝上!
至於有關玫瑰之「瑰」字,要讀平定仄之討論,便先要了解其原義。據此字【瑰】,本無仄讀,原亦不僅祇獨為指花名之義。按《集韻、韻會》姑回切,音傀(圭)。《粵音韻彙》音圭。《說文》玫瑰(圭)也。一曰圓好珠也。《博雅》玫瑰(圭),珠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其石則赤玉玫瑰(圭)。《註》晉灼曰:玫瑰(圭),火齊珠也。師古曰:火齊珠,今南方之出火珠。《山海經》西王母之山,爰有璿瑰(圭),亦玉名也。此處已說明,玫瑰(圭)原義,乃瓊珠玉石等瑰(圭)寶類之總稱。
珠寶玉石,書語會統稱為「瑰(圭)」,引指寶物,於是便有「瑰(圭)寶、瑰(圭)材、瑰(圭)瑋、瓊瑰(圭)、璿瑰(圭)」等等詞彙。再由這些物種所誘發之光彩,引義為「碧瑰(圭)、瑰(圭)麗、瑰(圭)奇」之形容用語。以上詞彙,字便是讀圭之平聲。
至於罕有瓊枝玉樹,亦被引申稱為「瑰(圭)」。如《抱樸子對俗卷》云:昆侖有珠玉、沙棠、琅玕、碧瑰(圭)之樹。此「碧瑰(圭)樹」,就是可製造香水之珍貴原料,被列入瑰(圭)寶類,順理成章。故被稱之為玫瑰(圭)。前人就有「贈人玫瑰(圭),手留餘香」之引喻。
而古人詩句中提到之「玫瑰(圭)」,可有兩種解繹,於陳朝·陳叔寶《七夕宴樂》所言:釵光搖玳瑁,柱色輕(慶)玫瑰(圭)。及南梁·沈約之《登高望春詩》寶瑟玫瑰(圭)柱,金羈玳瑁鞍。是處之玫瑰(圭)乃指珍寶類。而劉禹錫《和兵部鄭侍郎》詩:紫茸抽組綬,青實長玫瑰(圭)。便有干霄勢,看成構廈材。與白居易《遇芍藥初開因詠》菡萏泥連萼,玫瑰(圭)刺繞枝。此處之玫瑰(圭),便指薔薇科植物,乃木本,上古又有稱之為薔薇。
讀作「玫瑰(圭)」,除指珍寶外,亦即一種薔薇屬樹名,能提取名貴香精材料。今市面所常見之玫瑰(季),實乃「月季」,外貌相若而花身比玫瑰(圭)大,葉瓣比較鮮艷,顏色多、刺少,乃不同屬之品種,貨值大眾化,因此於觀賞列,便取代了玫瑰(圭)位置,所不同是幽香欠奉。而名稱亦由月季改為玫季,後更連字都用上玫瑰(季)。及此「瑰(圭)」字,便多了個瑰(季)之讀音。
由於玫瑰(圭)觀賞值不如月季,因月季品種多,顏色光澤艷麗,計有白、紅、粉、紫、黑、藍、黃等等。每色還有深淺之分,冶艷紛陳,花期每季都有,合符經濟市場。反之玫瑰(圭)一般祇夏季開花一次,品種亦不多,顏色也比較單純,一般為粉紅、紫紅同白色。花朵較細,花柄短,花莖同薔薇花上下,香氣襲人。現下栽種玫瑰(圭),多以作食材、藥用及製作昂貴精油。
以前人讀平聲之「瑰(圭)」,與後來變讀之「瑰(季)」,便指字平仄同義說法,似乎是攏統了些!實則讀仄聲之玫瑰(季),不但不是玫瑰(圭),更連指珠寶珍物之義及形容,也欠奉。經此闡述,相信大致可明白到此字讀瑰(圭)與讀瑰(季)時,是有所分別!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