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流水行雲)清末大宮主  馬不前

大宮主入宮後,乖巧承歡,最識大體,很得兩宮歡心,漸漸地,假戲真做,兩宮當她是真女兒,她也視兩宮如親母。愛憐備至,到年方及笄時,把她指婚給駙額景壽的兒子志端,景壽既是曾「尚主」,又是恭親王姊夫,志端與大宮主是是表兄妹,嫁過去夫婦情好彌篤,可惜,恩愛夫妻不到頭,志端一病而亡。兩宮太后念她煢煢獨居,把她迎回宮中為伴,她也真能承歡膝下,周旋於東西兩宮間,並維護載淳與慈禧關係,雖惡劣而不破裂。

同治嫖妓身染梅毒而亡,死前曾有傳位親如骨肉的玩伴載澂(恭親王長子)繼位之念,但她大宮主知載澂是個紈絝子弟,繼位一定被慈禧挾制,不致喪生不止,極力反對,結果慈禧選中載湉(奕譞之子,即光緒皇帝),果不其然,光緒境遇悲慘,苦不堪言,遠不如載瀓以王子身分,錦衣玉食,風流瀟灑,優悠至死。正如李商隱詩中所云:「如何四紀為天子,不及盧家有莫愁。」

慈禧垂簾掌權後,拔扈飛揚,處處專擅,窮奢極慾,賣官鬻爵。奕訢身為軍機領班,時加勸阻,奕訢始知,發動政變,無非以暴易暴,一次,君臣大起衝突,慈禧拍案罵奕訢:「你事事逆我,你以為你是何人?」

奕訢說:「臣是宣宗皇帝(道光)第六子。」慈禧大怒說:「我革了你的爵位。」奕訢昂然說:「革得了臣的爵位,革不了臣的皇子。」此言一出,慈禧默然。恭親王的風骨,令滿朝文武,衷心激賞。

臣心雖然激賞,君臣裂痕無可修復,封建時代,權出自上,恭親王在處理中法戰局時,處事不周,為宗室盛昱上書攻擊,慈安已斃,慈禧順水推舟,下令軍機全班盡撤,把醇親王奕譞(光緒之父)捧上去,雖屬兄弟,賢與不是肖判若雲坭,奕譞與李鴻章聯手,把辦海軍的錢移到頣和園,供慈禧一人享樂,甲午之戰,中國海軍灰飛煙滅。事後,恭親王嘆息:「我們大清,就亡在方家園。」(慈禧母家在北京方家園,光緒皇后是慈禧之弟桂祥之女,光緒表姊,慈禧姪女,也是方家園女人),因為,辛亥革命時,代表簽名遜位者是光緒遺孀皇太后。恭親王的預言,準確無比。

大宮主雖然長年住在皇宮中但她並沒有與慈禧同流合污。光緒長成後,慈禧不得不遵照祖例讓光緒「親政」,但是,這個對權欲着迷的女人,怎肯輕易把大權交給他人?她整天擔心有朝一日,大權落在皇父醇王手中,雖是起用「七爺」(道光皇子中,奕譞行七)取代六爺,她深知天下大權,誰不垂涎?萬一這兩父子翻轉豬肚係屎,老娘豈非變成暮年武則天?故此,常常裁抑醇親王,有一時期,醇親王染病, 一度甚危,光緒帝父子情深,屢欲探病,均為慈禧所阻,最後,他向大宮主乞助,大宮主向慈禧哀求,光緒才能稍伸父子之誼。後來,奕譞病逝,他的王陵前有一株銀杏樹(白果樹),堪輿家說:此為風水樹,代代可出皇帝云云,慈禧知道後,下令把樹斬斷,理由是該樹長蟲子,當她謁陵時,蟲子掉到她頭上,是為大不敬。不過,醇王家確出兩代皇帝:光緒是奕譞兒子,宣統為奕譞孫子。可惜銀杏樹斬去,宣統帝座只坐得三年,清朝便煙銷雲散,是否緣於此樹年齡不永?(四)◇